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林志玲 宋紀妍 運動 8強 護士 

卍.放下分別執著心 ~ 成就西方徑路行.明心見性者,他的身口意三業,必然能超越善惡之心,遠離對待之法,不受五欲六塵所染,自性光明亦自得。念念解脫,念念覺悟,對自己的心念,一清二楚,絲毫不迷惑,一念一世界,一念一國土。  見 性 的 行 者 ~一舉手、一跨步的動作皆亦解脫,無有束縛,念念與步步,於自性中皆無相無住,故名~【 念 念 菩 提  步 步 無 生 】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蘭民宿 葉問 李毓芬 峇里島 猴硐 

卍.生活佛法 ~ 念佛生淨土.修淨業和消罪業 諸位善知識︰我們在佛七期間的每晚進行「大迴向」之後,都有發願「 求生淨土 」的禮拜。是不是能生淨土?當然不容懷疑,但是修行西方淨土法門的人,善根有深淺之別,修行的時間有遲早之異,修持的工夫有勤惰之差,業障也有多少不等。所以凡夫往生佛國之時,《 觀無量壽經 》說,蓮花分有九品。《 無量壽經 》說,諸有眾生,往生佛國,分作蓮花化生及邊地胎生的兩類:蓮花化生者分作三輩;邊地胎生乃收不信佛智,但信罪福而願生彼國之人。往生佛國既有高下、中邊的不同,往生的條件,自然也有消業往生與帶業往生的不同了。 根據《 觀無量壽經 》的要求,是說:「 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三福即是往生淨土的「 淨業正因 」。所謂三福淨業,便是:(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中第三項內的「 發菩提心 」,依唐初迦才的《 淨土論 》說,當含攝: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化一切眾生的三聚淨戒全部內容。《 阿彌陀經 》也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雖有古大德認為只要一心念佛,便是多善根福德因緣。然若對照《 觀無量壽經 》所舉三福淨業,應該就是《 阿彌陀經 》的善根福德。可知往生彼國的先決條件,是自修三福淨業,並勸他人共修三福淨業。《 觀無量壽經 》「 上品上生 」條下說:「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即是發:1.至誠心。  2.深心。  3.迴向發願心。又說:「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即是:1.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2.讀誦大乘方等經典。3.修行( 佛、法、僧、戒、施、天 )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此項往生的條件,除了用心及修六念,也要持戒,以助長善根福德。當然,往生的條件,尚有淨土三經共同提揚的稱名念佛,以及《  觀無量壽經 》的觀像、觀想。此三經中所說的法門,不論觀像、觀想、實相或稱名的念佛法門,都有消除罪業的功能。若修觀成就,便可消若干劫生死重罪;乃至聞經題稱佛名亦能消業,如《  觀無量壽經 》「 下品上生 」條說:「 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 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 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又云:「 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由此經文看來,似乎是說,凡是往生淨土的眾生,在臨往生佛國的前一念頃,一切罪業,皆已消滅了的。然在同經「 下品下生 」條的末尾數句經文又說,往生佛國之後,於蓮華中住滿十二大劫,花開得見觀音、勢至二大菩薩,「 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 」於此可見,至少下品下生的眾生,往生極樂國土之時,罪業並未全消。不過《 觀無量壽經 》自稱,這部經亦名《  淨除業障生諸佛前經 》,而且尚有一卷劉宋時代天竺三藏求那拔陀羅譯出的 ~《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神咒 》,教受持阿彌陀佛法門的人,受持此咒法,當 ~「 漱口然香,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 各誦三七遍,即滅四重( 比丘戒 )、五逆、十惡、 謗方等(大乘)罪,悉得滅除,現世所求皆得。 」「 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誦滿二十萬遍,感得菩提芽生,若誦滿三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這是強調用心持誦此咒,即能現在拔除一切業障,並且可得現世利益,更得往生佛國利益。無怪乎,晚近有位藏密學者陳健民,主張消業往生是可以辦得到的。 大小乘聖者消滅罪業後往生淨土是不爭之論;三昧成就,理懺成就親證實相無相者,消業往生,也當可以理解;至於具縛的煩惱凡夫,僅憑念佛名號,信願往生彼國者,也可消業往生,便不易為人接受。那唯有強調依靠彌陀本誓願力的救拔,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踩踩樂 公仔 畢業旅行 地面噴血 澳洲 

卍.以法為贈禮.摘 錄 自《  以 法 為 贈 禮  》阿 姜 查  禪 師 開 示以 法 為 贈 禮你會問 如果我們一無所求那我們將得到什麼?答案是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人們過世俗的生活去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上卻深遠多了 ~ 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我們工作不為報酬。佛陀教導我們,工作就只為了工作,別無所求。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它將只會引起痛苦,你自己試試:你想要讓你的心平靜,於是你坐了下來,且試著使它平靜,如此這般,你將會痛苦,試看看吧。我們的方式精緻多了:我們去做,過後就放下,做了就放下!僅此而已。一開始,我們以心中的某種欲求修行,我們不斷在修行,但我們知道那樣並不能滿足欲求,於是我們會繼續修行,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境地 ~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放下!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 希求 」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而你會問:「 如果我們一無所求,那我們將得到什麼?」答案是,我們什麼也得不到!無論我們得到什麼,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因此,我們修行不要去得到什麼東西。那些修行是為了想得到什麼的人,就好像來找我灑「聖水」的人一樣。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想要得到聖水時,他們說:「  因為我希望活得快樂舒適而無病痛!」如此一來,他們將永遠無法超越痛苦。世俗人做事,都是有一個動機的,都要求得到某些回報;然在佛教,我們做事卻沒有「 得到 」的念頭。世俗人必須瞭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卻教導我們去超越因和果。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超越果,超越生,超越死,超越快樂和痛苦的。想到這裏,實在沒有一個地方能夠停留。人們住在一個「 家 」,這「 家 」是「 有 」和「 執取 」。離開家到一個沒有家的地方,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因為我們總是與「 有 」和「 執取 」同住的。如果我們不能執取,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感到失落;因此,大部份的人都不願離開家去趣向涅槃。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說,那兒沒有什麼,什麼也沒有。看看這裏的屋頂和地板:上端是屋頂,代表「 有 」,下端是地板,代表另一個「 有 」;但在地板和屋頂之間的空間,卻毫無立足之地。一個人可以站在屋頂或站在地板上,但卻不能在「 空 」的空間上。沒有「 有 」的地方,那就是「 空 」的所在。直接地說,我們說彼涅槃就是此空。人們聽到這,他們會退後不前,他們不想前「 往 」涅槃,他們害怕,如果他們那樣子做了,他們便再也見不到他們的孩子和親人了。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祝福在家人的時候,會說:「  祝你們長壽、美麗、幸福、健康。」這使得他們非常高興,他們愛聽這些,而若你開始談到空,他們便不想要聽了。他們執著了「 有 」!但你是否見過,一個老人而具有美麗的外觀?你是否見過,一個老人有著充沛的精力或非常幸福的嗎?沒有!但當我們說「 長壽、美麗、幸福和健康 」時,他們卻真的非常高興。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那麼你們的心將會得到寧靜,而痛苦也會立即止息!好了,這就夠了。啊?想必已經晚了,我看你們有些人已經想睏了。佛陀說過,去教導「 沉睡 」中的人們佛法,但不要讓人們睡著了。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55災難預言 HOLGA 又沒叫你撿 尹惠熙 衝浪 

卍.若能放下空無物 - 便向如來藏裏行.迷與悟只是一線之隔,迷為眾生,悟即是佛。凡夫修道如登高山步步維艱,一旦入賢聖流得自在力,突破時空所限無所拘束,如《普賢行願品》說:  「 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  為一念際我皆入,我於一念見三世。」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潮 世博 2010 機車展 塞爾維亞 吳彥祖 

卍.信願行三 ~ 淨土資糧.老和尚對XX師開示:「 學佛要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需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 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 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妹 澎湖 脫衣 隨手拍 避暑 

卍.此心能安 ~ 隨處皆能安.日期:民國70年8月4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老和尚在客堂,對大眾開示:「 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慳貪,我們粗衣淡飯, 就是要捨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體禦寒, 如果還貪色、聲、香、味、貪睡 .... 等, 這都是一種癡迷,會墮在四生之中, 捨棄貪、嗔、癡,心地才能明, 臨終時,西方才有份。」  「 承天寺較不自由,有種種束縛, 但這卻保持承天寺的規矩、莊嚴。 苦行中磨鍊出來的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 自此脫去,直接往生西方,這才是究竟的。」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露營 瓊斯盃 氣質美女 raindog 阿密特 

卍.自性法寶.未悟之前,法在心外,所以需要求師問道。開悟之後,法在心內,從你心中流露出來的,就是解脫煩惱的方法,不必另外再向佛經裏去尋求,但卻絕對是與佛經的觀點一致。因此,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一共向當時的信眾們說了四十九年的修行方法,最後宣佈,他並未說出一字。也就是說,他沒有創造出任何方法,一切的方法,原來就存在著的,他只是在發現這些方法之後,向大家指點出來而已。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泳裝 啦啦隊 BJD 麵西施 許維恩 

卍.三等念佛人.念佛的目的有三等:1. 有一等人,念佛是求消災延壽、癒病、健康、超度先亡。2. 有一等人,念佛為求命終之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3. 有一等人,念佛之時,念念佛號念念淨土, 念念佛號念念之中體現佛的無量功德。此三等人,前不及後,後全攝前。我們若用賺錢為喻:第一等人 --- 是賺的鐵錢。第二等人 --- 是賺的銅錢及銀錢。第三等人 --- 是賺的金錢與鑽石。若僅取得鐵錢,一定換不到銀錢與金錢;若已取得金錢與鑽石,必定可以購得鐵錢、銅錢、銀錢了。所以我要奉勸大家:既來參加佛七,聽到了念佛法門,當然要有目標,不過不要老是把目的停滯在第一等層次。 要如何拿到金錢呢?許下弘願,痛下決心,以深心念佛、專心念佛、一心念佛,乃至進步到達無心念佛的程度。一念念佛時一念見淨土當然,不可性急,一心念佛與無心念佛是比較不容易做到的事,至於第三等念佛人的心態及觀念,則是可以信心來試著體會。至少可以瞭解,口中出聲念佛,心中知道是在念佛,一念接著一念,一聲連著一聲,相信自己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全在每一聲的佛號之中,也全在自己當下念佛的一念之中。這應該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若能如此 ~則一念念佛時,一念見淨土,念念念佛之時,念念得見淨土。見的是什麼淨土?當然是阿彌陀佛的淨土,那是自心中的淨土,也未離開西方的淨土,這就是與四種淨土相接相連,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模型 咖啡館 寵物親子臉 排球 福隆 

卍.真誠-清淨-平等心念佛求生淨土.何謂功夫成片?心裡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是成片。還有其他憂慮牽掛,就將功夫破壞了,這個損失太大了。世間再多的金錢損失都是小事,因為那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而修學的「 功德 」是帶得去的。功是功夫,德是果報。你能將應該放下的統統放下,把這句佛號念好,念到功夫成片,這是「 功 」;有這個功夫就會有收穫,就有得,得西方淨土,得親近阿彌陀佛,這是「 德 」。所以,功是修因,德是果報。 因此,修行要在這些地方修。天天讀經、念佛、拜佛,若在生活環境裡做不了主宰,還會起貪瞋痴,那些經都白念了,佛也白念了,頭也白磕了,還是一介生死凡夫,迷惑顛倒,依舊脫離不了輪迴,免不了惡道。所以,佛教我們斷惡修善是真實的教誨,我們聽懂了就要依教奉行。以此基礎,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就決定有把握,決定能成功。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只要有能力不墮三惡道,念佛就能往生淨土;換言之,就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所以稱為「 難信之法 」。修學其他法門,一定要三個層次逐漸向上提升,而淨土法門只要完成第一個層次,就能往生不退成佛,故也稱為橫超三界的法門。我們這一生有緣遇到,一定要珍惜,決不能放過。一定要一切都放下,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世間的天災人禍,自然就能化解,都在我們一念覺悟。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LB 防曬 天空 高雄 就醬 

卍.生死只是一個轉變.有人說我們很不幸生在這個時代,我覺得我們非常幸運生在這個時代。何以說很幸運?若不生在這個時代,不逢這個災難,我們的道業很難成就,總以為天下太平,日子還很長,因循苟且,道業反而不能成就。現在災難現前了,非真幹不可;換言之,把我們的道業提前完成,這不是好事嗎?每個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早死跟晚死沒有什麼差別,問題是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才是大事,這就是佛家講的「 大事因緣 」。 大乘佛法講「 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哪有生死?生死只是一個轉變而已,就是現代科學家所說空間維次的轉變。對凡夫來講是六道輪迴的轉變,對學佛人來講是十法界的轉變,最高級的是一真法界的轉變。我們若能在這一生短暫的時間中,轉變到一真法界,就功德圓滿,就成佛了。能成得了嗎?決定成得了,這件事情不求人,求自己。求人難,求自己不難,就是自己從心理到行為要做一個徹底的轉變。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洋音樂祭 生田斗真 寵物親子臉 王建民 50正妹 

卍.稽首救苦地藏王 - 弘誓普攝利冥陽. 菩薩尊  地藏王  大願大力難量金錫寶珠莊嚴相  拔惡苦  利冥陽果海逆流悲願強  弘誓普救十方 歸命懺悔免災殃  慧日消嚴霜心若空時罪亦亡  離苦往樂邦 我與眾生 無始來今 繇愛見故 內計我人 外加惡友 不隨喜他一毫之善  惟遍三業 廣造眾罪  事雖不廣 惡心遍布晝夜相續 無有間斷 覆諱過失 不欲人知 不畏惡道無慚無愧 撥無因果 故於今日 深信因果生重慚愧 生大怖畏 發露懺悔 斷相續心 發菩提心斷惡修善 勤策三業 翻昔重過 隨喜凡聖 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 能救拔我 及諸眾生 從二死海 置三德岸 從無始來 不知諸法 本性空寂  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 為眾生故 廣修諸善 遍斷眾惡 惟願地藏 慈悲攝受 ~  南  無  冥  陽  救  苦  地  藏  王  菩  薩  ~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兵日記 動漫 J女郎 HOLGA 宋紀妍 

卍.彼土經法隨心現.聖眾諷誦持說悟.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潔,具八功德。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又復池飾七寶,地布金沙。優?羅華、?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寶沙映澈,無深不照。微瀾徐迴,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密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潮T 天龍特攻隊 章魚哥 劉謙 三二行館 

卍.內觀自在 ~ 十方圓明.外觀世音 ~ 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讚 印光大師 觀音大士,於無量劫,久成佛道。為度眾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又復普應群機,垂形大道。以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尋聲救苦,度群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萬卉。雖則了無計慮,而復毫不差殊。良由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即眾生之念以為心,盡法界之境以為量。是知無盡法界,無量眾生,咸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 印光大師 猗歟大士!誓願難宣,悲連同體,慈起無緣。尋聲救苦,隨類遠形,普現色身,遍情無情。若有眾生,遇諸苦難,一稱其名,立見救援。富壽兒女,凡有所求,禮拜供養,隨願悉酬。何以稱名,便獲感通?由菩薩心,久證真空。無心之心,合生佛心,眾生迷背,無從受恩。因遇災難,並所懇叨,一發誠心,感應道交。如清涼月,麗彼中天,影現群水,一無所偏。若或無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動,月影不顯。咎在于水,非月不照,若得澄靜,即現光耀。亦如陽春,普生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甘霖普澍,草木同榮,唯無根者,不荷生成。入道之要,信為第一,欲蒙慈濟,非信莫得。緬維菩薩,何能如此?為有遠本,故致爾爾。遠本維何?圓證三覺,名正法明,福慧兩足。雖住寂光,悲願無央,復現菩薩,輔弼法王。十法界身,無身不現,三際豎窮,十方橫遍。菩薩功德,難盡讚揚,垂示梗概,作長夜光。恭摹聖像,遍界流布,普令含識,同蒙覆護。     附觀世音菩薩傳略   觀世音菩薩,梵語為阿縛盧枳底濕伐羅,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新譯為觀世自在或觀自在。密宗稱為正法金剛或清淨金剛。華嚴探玄記云:「 若偏於語業則名觀世音。以業用多故; 若就身業說則名光世音,以身光照及故; 若具三輪攝物無礙則名觀自在。」名以詮德,以觀音菩薩功德無量故,名號亦有多種。又菩薩原譯為觀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簡稱觀音菩薩,後人亦就相沿成習了。我國人稱呼名號喜歡簡略,因此觀音菩薩這稱號,反而比其他二種稱號更流行了。菩薩為了度生的方便,常常變化成各種不同的身形,在六道裡,示現和光同塵,救度眾生,因此有六種聖號之別。今列表說明如次: ┌聖觀音  : 主救餓鬼道眾生     │千手觀音 : 主救地獄道眾生     │馬頭觀音 : 主救畜生道眾生   六觀音┤     │十一面觀音: 救阿修羅道眾生     │準提觀音 : 主救人間道眾生     └如意輪觀音: 主救天道眾生 由於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而且廣大靈感,有求必應 ~「 於種種國土,現種種身,應眾生根機,隨類示現。」菩薩在六道示現情形,其他五道,這裡姑且不談;現說菩薩在我們人間道的示現。亦許由於女人多病多惱,常多祈求菩薩加庇離苦之故,而菩薩為了容易接近解救,間常示現女身去救度女人,於是就有人認為觀音菩薩一定是女性。臺灣人對觀音菩薩稱呼「 觀音媽 」,大陸東南各省亦有人稱呼「 觀音娘娘 」的。加之傳說戲劇中的觀音菩薩,是妙莊王的三公主,號妙善,在白雀寺出家修行成道。因此,「 觀音菩薩是女性 」,便道聽塗說,眾口一辭,其實,這些話都出自野史。楞嚴經中觀音菩薩自說他有三十二應身;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菩薩有三十二化身:一者、聖賢身三位: 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二者、天界身六種: 大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 天大將軍身,毘沙門身。三者、道外五族: 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四者、道內四眾: 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五者、婦女四級: 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六者、童子身二種: 童男身,童女身。七者、天龍八部: 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 緊那羅身,摩[目+侯]羅伽身。八者,一神: 執金剛神。據此看來,觀音菩薩是個非男非女, 亦男亦女身,隨眾生機感,順應示現也。須知眾生真實本性,平等一如,本無男女之分,到果證菩提時,已是絕對的實相無相,何來男女相對的境界相呢? 無量壽經云:「  彼佛(阿彌陀佛)國中,有二菩薩,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是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 命終轉化,生彼佛國。」這麼說來,觀音菩薩還是咱們的老鄉呢!無怪菩薩對娑婆眾生,特別有緣。大乘莊嚴寶王經,記觀音菩薩入大阿鼻地獄中,救一切苦惱有情,令得清涼飽滿。發光明遍照祗陀林園。除障蓋菩薩問光明何所從來,世尊告言:「 有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自毗婆尸佛至今, 常來於此度脫諸惡趣有情。今此光明, 是觀世音菩薩在地獄中所放。」今此世界,印度的補怛落伽山及中國的普陀山,便是觀音菩薩時常來此應化的道場,其靈感事蹟,罄紙難書,足見菩薩對於老鄉慈悲關顧了!雖然「 菩薩無心,以眾生心為心,」他早已證得法身,能分身無量,普門示現,應化十方,只要眾生能夠「 時時勤念觀世音 」,自然「 個個現前有普陀 」啊! 為什麼觀音菩薩在娑婆世界修菩薩行,命終便轉化往生極樂國土?原來這其中是有因緣的。按悲華經說,往昔寶藏佛時,阿彌陀佛為轉輪王,觀音菩薩為第一太子,名叫不眴,詣寶藏佛所求受三皈依已,發菩提心,立宏誓願,即蒙彼佛賜名觀世音。菩薩現今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前,作左脅侍,次補佛處,將來彌陀慈尊應化機息,觀音菩薩應運成佛,號曰遍一切功德山王如來。因此之故,所以觀音菩薩雖是在娑婆世界修菩薩行,命終便往生西方極樂國土;又以原是娑婆世界往生去的,自應「 塵剎國中咸事濟,娑婆界內更垂慈。」但是,洪鐘在架,不能無故自鳴,須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菩薩靈感,亦復如是,小求則小應,大求則大應。尚希我土眾生,至心祈求菩薩威德加庇,早出三界火宅,誕登彼岸,庶不負菩薩對我們的特別垂慈哩! 盡人皆知,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但是觀音菩薩這種神通力是怎樣修行得來的,卻很少人知道了。按楞嚴經中,觀音菩薩自言其修證經過云:「 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數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由於耳根悟徹聲性,得大圓通,「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因與諸佛同一慈力故,能以三十二應身,入諸國土,普度眾生。( 三十二應身,如前所舉法華經三十三應身略同, 惟除一執金剛神身。)又因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故,能施十四種無畏,施與眾生。一者、八難無畏:苦惱難、火難、水難、風難、刀兵( 殺 )難、 鬼難、囚難、賊難。二者、三毒無畏:離貪毒,離瞋毒,離痴毒。三者、二求無畏:求男、求女。四者、持名無畏,持菩薩一名,等於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如此神力,可謂得來匪易。觀音菩薩,不但神通力不可思議,他的功德智慧,慈悲辯才,一切一切皆不可思議。原因是他過去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現在他是屬「 果地菩薩 」。菩薩有兩種:一是因地菩薩,二是果地菩薩。因地菩薩須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如是等五十五個賢聖位,經三大阿僧祗劫,功行圓滿,才證無上菩提,如彌勒菩薩及其他因地菩薩是。果地菩薩,是已成過了佛的菩薩,因為要度眾生,所以再來做菩薩。佛教有句術語,這叫做「 倒駕慈航 」。如今觀音菩薩及文殊、普賢等菩薩摩訶薩是。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冠軍賽 女神卡卡 美女市長 美腿皇后 同人展 

卍.念佛持名 ~ 萬人信願萬人生.印光大師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啟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悲心無盡,慈誓莫窮,故復於十方世界,現菩薩及人天凡聖等身,以施無畏,而垂濟度。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但現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橋樑道路,藥草樹木,樓臺殿閣,亦隨機現,總以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事。凡遇刀兵水火,惡病惡獸,怨家對頭,惡鬼毒蛇,種種危險者,果能至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可蒙菩薩加被,轉危為安。現在殺劫瀰漫,全球皆無安樂之處,亦無安樂之人。願中外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同以觀音救苦救難之心為心,同以觀音利人利物之事為事,則人我念空,鬥爭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樂天常。縱定業難轉,喪身失命,亦可仗菩薩力,往生西方,則是因宿業而殞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鑒此愚誠!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面啟動 資工彌 花蓮 菜花甜媽 烏龜惹貓 

卍.南海駕慈航 ~ 普渡眾生登覺岸.印光大師略說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印光大師曰: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饑饉、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蒙慈護,不至有所危險。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以佛菩薩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絕不成就人之惡念。若不發心改過遷善,妄欲以念佛菩薩名號,冀己之惡事成就者,決無感應,切勿發此顛倒之心也。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或見人為,發歡喜心,出讚歎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決定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也,宜痛戒之!切不可做假招子,沽名釣譽,此種心行,實為天地鬼神所共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車展 公益 郭采潔 玩水 3D麥田圈 

卍.頂戴華冠無量壽 - 口中常念陀羅尼.梵語阿那婆婁吉低輸,此云觀世音。按悲華經,往昔寶藏佛時,阿彌陀佛為輪王,菩薩為第一太子,名不晌,對佛發宏誓願已,蒙佛更名觀世音,並授以遍出一切功德山王佛之記。現在極樂世界,輔佛宏化,後補彌陀之位,時轉極樂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其他因行果德,及本跡應化,詳如《法華》、《楞嚴》、《大悲授記》等經。《 大悲心陀羅尼經 》云:稱我本師阿彌陀佛,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如來授手,摩頂告言,汝莫恐怖,來生我國。《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云: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我國,皆見安樂世界,阿彌陀佛,菩薩聲聞。既見是已,歡喜踴躍,唱如是言:南無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此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種善根,願生彼國。《 十一面觀自在經 》云:以淨信心,殷重憶念作意,現世得十種利益,復得四種功德。一者  臨命終時,得見如來。二者  不生惡趣。三者  不非命終。四者  從此世沒,得生極樂國土。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羅 金像獎 阿桑 泳裝 宮崎葵 

卍.入門瞻視黃金殿.進步皈依大法王.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佛告阿難 :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復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群生  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願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悉捨三途苦 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  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說法獅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斯願若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以庭 馬爾地夫 王建民 偽娘 手工 

卍.念念不生秋月現.心心無所覺華圓.善導大師云:以佛願力 ~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謗法闡提行十惡,迴心念佛罪皆除。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念念稱名常懺悔,人能念佛佛還憶。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殊法門。普被三根,等攝凡聖,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有教無類,生正信者,鹹得實益,即生了辦,具煩惑者,亦預聖流。猶大海之普納百川,若太虛之遍含萬象。設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誰能斷煩惑以了生死,出五濁以超三界乎!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SA金融卡 泳裝 KITTY 盧彥勳 南非 

卍.彌陀身心遍法界.影現眾生稱念中.《 觀 經 》「 念佛滅罪 」云:「 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 」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 ~ 一、 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其眷屬,隱形守護。 二、 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 三、 常為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 四、 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 五、 一切火難、水難、怨賊、刀箭牢獄、鈕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 六、 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冤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 七、 夜夢正直,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像。 八、 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 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歡喜禮拜,猶如敬佛。 十、 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眾,  手持金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法華經云: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鹿報仇 紅魔鬼 c羅 J女郎 櫻花妹 

卍.十 信 法.徹悟禪師所開示的十信法,當下就能令人善根大展流露,步向菩提。因為三藏十二部教典,千叮嚀萬交待,無非是闡揚十信法的教義,依十信法修證,可同登正覺,證得無生法忍。何謂十信法: 十 信 法 一、 信生必有死。二、 信人命無常。三、 信輪迴路險。四、 信苦趣時長。五、 信佛語不虛。六、 信實有淨土。七、 信願生即生。八、 信生即不退。九、 信一生成佛。十、 信法本唯心。

侯白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